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如何利用網路查詢食物的熱量, 來幫助減肥, 預防攝取過多的熱量 (卡路里) ?

前言

每逢過節時, 親朋好友相聚時, 難免會聚在一起吃佳餚美饌. 節慶上的氣氛往往是熱鬧溫馨, 大夥喜眉眼開, 往往談笑間, 桌上食物一下子都進了肚, 卻又一口接著一口不斷往嘴裡塞. 晚餐過後, 向人揮手道別時, 這才發現已撐腸拄肚, 必須緩慢步伐, 一步步走著到停車位. 回到家時, 心裡後悔自己吃過多, 毫無節制, 還擔心自己是不是吃過量了.

Spencer想, 多數人會有以上類似的經驗吧. 手摸著肚子, 心裡想著那些食物到底有多少熱量 (卡路里 Cal. Calorie).

以下是, 網路上收集的免費食物熱量查詢的網站連結, 方便想減肥, 克制體重過重, 想保持身體健康的人查閱.


如何利用網路查詢食物的熱量, 來幫助減肥, 預防攝取過多的熱量 (卡路里) ?[9]
 

提供熱量查詢的網站:

  • 減肥智多星提供的熱量查詢 [1]:
    以分類的方式提供查詢, 先選擇食物的種類, 再選擇單位含量, 呈現計算出來的結果. 可以同時複選食物選項, 並填入不同單位, 最後結果會以依據所選項呈現為一張表格.
     
    優點: 可選擇不同的食材和使用量, 並以表格的方式呈現計算出來的總合熱量. 因此依據食材的不同, 來算出一盤由不同食材烹飪出來的菜的熱量約多少.

    缺點: 花型圖案背景過於花俏, 閱讀大型熱量結算表格時, 有可能造成閱讀者不容易閱讀結果.
     
    適合: 廚師, 和對於熟知食物所使用的食材的人.
     
     
  • 亞培檢重俱樂部提供的食物熱量查詢 [2]:
    以常見的食物, 並且簡單標明的食物份量及食物熱量表格呈現, 像是常見的夜市小吃, 麵包, 麵, 還有飯... 等等.
     
    優點: 簡單的查詢操作程序, 食物份量和食物熱量一目瞭然. 常見的食物均都看得到, 不需輸入每樣食材的份量, 一切食物熱量查詢表格, 都有人預先算過的.
     
    缺點: 無法依據食材的不同, 而查詢所改變食物熱量的多寡. 例如, 有些魯肉飯有可能會加香菇, 有些魯肉飯則加筍乾. 因此, 所看到的食物熱量, 均為大約質.

    適合: 所有人.
     
     
  • 小郭減肥館提供的飲食熱量 [3]:
    以常見的正餐, 零食, 速食分類. 所提供的食物都很常見, 而食物的份量, 重量, 和所含的熱量, 也是簡單分明, 方便查詢.

    優點: 簡單的查詢操作程序, 食物份量和食物熱量一目了然. 最特別的是, 提供常見的零食, 和速食熱量查詢, 方便喜歡吃它們的人, 可以輕鬆的得知所吃的熱量.

    缺點: 提供細緻的食材熱量查詢, 但並無法做食材熱量總合運算.
     
    適合: 年輕人.
     
     
  • 窈窕診所提供的食物熱量表 [4]:
    以食物的種類分類, 包含主食類, 蔬菜類, 魚肉類... 等等, 再以表格的方式呈現食物的單位, 重量, 和所含的熱量.

    優點: 簡單的查詢操作程序, 熱量表格相當詳細, 甚至包含調味料的熱量查詢表格.
     
    缺點: 表格的分類有問題. 例如, 主食類裡, 包含著五榖類餐點類, Spencer卻在五榖類裡看到花生醬, 花生醬因不屬於主食類, 應該沒有人會把花生醬當主食吧?
     
    適合: 家庭主婦(父) 男女平等.
     
     
  • 高雄榮民總醫院提供的外食熱量表 [5]:
    以中西式分類常見的外食主食, 小吃, 點心和速食. 一表格的方式呈現各種食物所含的熱量.
     
    優點: 所包含的外食種類寬廣細緻, 連市面上常見有品牌的飲料都能查詢的到它們的的熱量含量. 相當便捷.
     
    缺點: 網頁上好像有問題, 在主網頁上沒有辦法顯示.
     
    適合: 上班族, 工人, 學生, 常以吃外食者.
     
     
  • she.com提供的食物卡路里計算 [6]:
    簡單易懂的一網頁模式的食物熱量計算表. 從分類裡選擇想查詢的食物, 下面便列出所選擇的食物熱量的計算表, 計算表下方則是所有食物熱量的總合.

    可以依次選擇不同食物搭配, 並計算出食物熱量的總合. 允許複選, 像是可選兩次白飯, 代表兩碗飯. 也可以清除以選項目, 只要在表格下的計算表裡, 把想取消的食物用滑鼠點一下便可消除.
    優點: 設計的相當方邊, 而且介面一目了然, 經由分類過的食物, 在細選所要查詢的食物, 排列在記算表裡, 並提供食物熱量的總合, 非常的方便.
     
    缺點: 便捷網頁設計, 簡單的操作查詢系統, 導致無法精準的調節食物的量的多寡.
     
    適合: 所有人.
     
     
  •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資訊網所提供的食物份量代換表 [7]:
    將各種食物以表格的放式排列, 提供熱量查詢. 與其它網站有所不同的地方是, 表格最上方的熱量為固定的, 依據食物的不同和量的多寡, 來表示預定好的熱量. 例如: 依據表格上所提供可得知, 1/2~1/3片土司和1/4碗飯皆為70大卡.
     
    優點: 表格內容詳細, 網頁介面整潔, 並有準確的食物份量, 蛋白質, 脂肪, 醣類... 等等的標示. 方便計算.
     
    缺點: 以固定的熱量計算食物份量的多寡, 沒有注意可能會弄錯. 沒有提供多樣食材的計算功能.

    適合: 所有人.
     
     
  • a Calorie Counter所提供的enter your food [8]:
    提供食材搜尋引擎功能, 方便查詢. 所得的結果, 可以更換預設食物份量, 提供的資訊, 不但有食物熱量的含量, 還有脂肪, 膽固醇, 鈉,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維他命, 鐵, 鈣... 等等. 在查詢結果內可以按所有的營養資料, 表格會延展開來, 提供更詳細的資量.
     
    優點: 食材搜尋引擎功能, 使查閱不同的食物變得相當容易. 不只如此, 資料庫相當龐大完整, Spencer試過以"Rice"來查詢時, 居然跳出125筆資料. 而且不單是食物熱量的資訊, 還有詳細的飲養資料.
     
    缺點: 對於不熟悉英語的使用者, 會比較吃力. a Calorie Counter是英語網站.
     
    適用: 營養師, 食譜撰寫者, 熟悉英語的使用者.

 


參考資料:

  1. 減重智多星,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2. 亞培檢重俱樂部,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3. 小郭減肥館,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4. 窈窕診所,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5. 高雄榮民總醫院,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6. she.com,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7.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資訊網,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8. a Calorie Counter, retrieved on 15 Sept 2008.
  9. Sivan Contemplates on a Sandwitch on Flickr - Photo Sharing!, by jonklinger, uploaded on May 21, 2007.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為什麼喜歡使用瀏覽器市場使用率低於1%的Opera 9.5?

前言:



Opera 9.5是Spencer喜歡使用的Web Browser (瀏覽器) 之一.
 
根據, Net Application所提供2008年八月份瀏覽器的市場使用率的報告指出 [1], 使用Opera瀏覽器的人, 為0.74%, 一點都不相當驚訝, 因為從來都沒有很高市場使用率, Opera瀏覽器的市場使用率居然低於1%!

導致Opera的低市場使用率的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Opera瀏覽器低市場使用率? 依Spencer個人的推測, 列下以下的原因:
  1. 大部分作業系統 (Operating System) 預設安裝的瀏覽器不是Opera.
    大部分的人使用它的作業系統時, 若是預設瀏覽器沒有給他們太多的麻煩, 而且習慣使用作業系統預設安裝的瀏覽器, 使他們不會想換瀏覽器的. 況且換上不同的瀏覽器還需花時間瞭解如何使用它, 對於大部分的使用者來說, 是沒有必要去更換預設安裝好並且以習慣使用的瀏覽器.
     
    也有可能, 因為以有預設好的瀏覽器, 供瀏覽網路使用; 而不像早期, 十幾年前, 必須自行先安裝瀏覽器. 因此, 有可能不曉得有其他的瀏覽器的存在.
     
    PC的作業系統:

    • 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 怕人覺得麻煩, 預設安裝的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 Mac OS X作業系統, 想讓Apple愛用者一次愛個夠, 預設安裝的瀏覽器: Safari.
    • 部分的Linux作業系統, 希望一切都是Open Source, 預設安裝的瀏覽器: Firefox.
       
  2. 之前的Opera要付費!
    雖然之前Opera有很多當時很先進的功能, 像是"分頁瀏覽", "滑鼠手勢" 和"網頁放大縮小"... 等等, 但是, Opera還是有付費機制的. Opera研發團隊, 每個人也有他的家, 還是必須領薪水過日子的.

    • Opera 4 之前, 允許使用者"試用"30天, 30天過後, 若想繼續使用, 則必須購買Opera瀏覽器, 才能繼續使用.
    • Opera 5 後, 改為可永遠使用Opera瀏覽器, 但瀏覽器裡含有廣告. 然而, 付費後可以去除瀏覽器的廣告.
    • 直到Opera 8.5, Opera公佈他們所開發的Opera瀏覽器為免費使用, 並且不包含任何廣告.
       
  3. 之前的Opera與一些網站不合.
    之前的Opera與某些網站的兼容性不佳, 不能正常的開啟某些網頁, 像是Gmail, Google Doc, 和Orkut...等等. 使用者要是常常去這些網站, 當然要選一個可以與這些網站兼容性佳的瀏覽器.

    另一種可能是, 或許某些網站與Opera真的不合, 不過沒有特別資料來源可以證明. [10], [11]
     
  4. Opera的廣告不常看到.
    Opera的廣告, 要是跟Firefox比起來, 不常看到. Firefox有規模性較大的"廣告團隊" [2], 稱做"Spread Firefox" [3], 不但如此, 還舉辦過瘋狂強力推薦推廣活動, 像是之前2008年的Firefox Download Day. 然而, Opera的自己想打就打廣告 [4], 看起來就遜色多了.

    Internet Explorer 7的廣告 [14]:

    Firefox的廣告 [15]:
     
  5. 大型網站的Toolbar不支援Opera.
    相信有很多人是, Google Toolbar [5], Yahoo! Toolbar [6], Windows Live Toolbar [7], 的愛用者. 但他們目前都沒有支援Opera. 若想使用這些Toolbar, 只能依這系統需求使用Internet Explorer, 或者是Firefox. 
     
  6. 名字跟網際網路難有聯想.
    經由Google字典查詢 [16], 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 Navigator, Safari,都有類似探險家, 領航員, 旅行隊..等等的意思. Spencer一看名字, 就有使用它遨遊網路的感覺. Firefox呢? 火狐的名字給予Spencer的感觸是, 小巧伶俐, 在網路森林裡輕鬆地跑著. 然而, Opera... 卻是歌劇... 網路上飆古典時詞文還帶有高亢的氛圍?? Spencer覺得這個名字比較難與網路產生聯想.
     

Opera 9.5的特色:

到底是什麼特色吸引Spencer一直使用Opera 9.5?
  1. 速度快
    一直能夠持續Spencer使用Opera的主要原因是Opera 9.5在開啟瀏覽器的所需時間, 載入網頁畫面的所需時間, 速度都相當迅速.
     
    可參見lifehacker [8], linux.com [12]nontroppo.org [9] 所提供的測試報告. 根據他們所提供的數據顯示, 整體上Opera 9.5的速度比Firefox 3還要快一些.
     
  2. 功能眾多
    Opera 9.5提供許多功能, Spencer把比較有特色的功能列出來. 例如:

    • 快速撥號: 當開啟新的頁面時, Opera 9.5不像大多數其他的瀏覽器, 開啟一個完全空白的頁面. Opera 9.5則會提供快速撥號的頁面, 頁面頂端是網路搜尋引擎, 方便於使用者可直接查詢. 網路搜尋引擎下方則是快速撥號的介面. 使用者可以把自己常去的網站, 紀錄在快速撥號上, 下次打開新的頁面時, 可以直接點選已紀錄上的網站進入.
       
      快速撥號就像電話手機, 可以把常打的電話號碼, 儲存為以單一按住一個號碼直接撥通的道理一樣. 一開始, Spencer認為怎麼會好用, 都有書簽了, 想去拿裡點書簽裡的網址捷徑不就好了? 後來發現, 其實又更快捷的方法, 連點書簽都懶得點. 而且可以設定定期更新, 若是設在快速撥號裡的網頁有變動, Opera 9.5會暗地裡把網站的內容照張相, 並以網站內容縮圖呈現在快速撥號裡.
      Opera - Speed Dial
       
    • Opera Link: 透過Opera Link可以將, 書簽, 快速撥號, 個人快速列, 記事本的資料, 傳到Opera Link的個人網路資料庫裡. 如此, 可以在位於不同電腦裡的Opera瀏覽器中, 包括手機上的Opera Mini中, 匯取個人的書籤, 快速撥號, 個人工具列, 筆記. 若是任何一部分有修改, Opera瀏覽器會自動同步, 方便在另一個機器上的Opera瀏覽器使用.
      Opera - Link
       
    • 網址欄位: 聰明的網址欄位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在網址欄位上打關鍵字, 它會自動地從瀏覽過的紀錄上, 依據關鍵字搜尋, 把網址內容, 網頁名稱, 和網頁內容, 把最有可能的排列在上面.
      Opera - Address Bar
       
      另外一項, 是Opera 9.5的網址欄位結合了收尋網路的功能. 只要將預設好的指定網路搜尋引擎設一個Key, 像是Spencer把Google設成"g"為它的代號. 當Spencer想使用Google搜尋資資料時, 只要在網址欄位打入"g 搜尋資料的關鍵字", 就可以直接收尋. 此外, 還可以自己加入新的收尋引擎, 並加入新的搜尋引擎的代號, 方便使用.
      Opera - Address Bar 02
       
    • 其他詳細的功能可以參考Opera 9 新功能. [13]
       
  3. 個人化 
    Opera 9.5有很多個人化的設計. 使用者可以依據個人喜好, 跟換Opera 9.5的面板 (Skin), 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面板顏色.
    Opera - Skin Default   Opera - Skin 2
     
    不但如此, 使用者還可以調整在工具列上的按鈕的位子, 影藏, 或顯現出來. 以下兩個圖片, 上面的是Spencer簡化過的工具列, 下面的是Spencer因自行需要調整過的工具列.
    Opera - Simple Toolbar  
    Opera - Customised Toolbar  
     
    不只這樣, Opera 9.5還允許使用者自行增加搜尋引擎, 更改快速鍵和滑鼠手勢的設定.
     
  4. 人性化
    Opera 9.5不但可以個人化, 它也相當人性化, 使用它時極為方便. 套一句廣告詞,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 滑鼠手勢 (Mouse Gestures): 可以根據滑鼠所做出的特定動作, 執行常用的指令.
       
    • 快轉功能: 自動偵測最有可能的下一頁或是上一頁. 這個功能是指, 當使用者正在有排列順序好的網站裡, 可以直接按快轉功能, 依據排好的網頁順序到下一頁或是上一頁. 例子: 論壇常常有排好的頁數, 1, 2, 3, 4. 若是使用者剛好正在觀看第2頁, 可以直接按快轉功能跳入第3頁, 或是第1頁, 不用找尋網頁上的頁數連結.
       
    • 聲控: 可以用聲音給予指令, 操作Opera 9.5. 可惜, 目前只限於英文語音控制.
       
    • 回收桶: 若是使用者不小心關掉一個頁簽 (Tab) 時, 可以從回收桶裡找回原來的視窗.
       
    • 密碼管理員 (Wand): 依據不同的網站, 紀錄使用者所打的密碼. 下一次再來到同一個網站時, 只需點選密碼管理員按鈕, 就可以直接進入.
       
    • 語系: Opera 9.5 支援多國語系, 可隨時更換.
       
    • 縮放: 可以縮放網頁內容大小, 協助使用者看得更輕鬆容易.
        
       
  5. 安全性高
    Opera 9.5 支援SSL2, SSL3, TSL 1.0, TSL 1.1, 並且支援最高達256 bit加密. 瀏覽網頁時, 經由Fraud Protection可以反止惡意代碼和釣魚攻擊的網路攻擊. 並且提供, Cookie的詳細控制和一鍵清除機器上的個人資料.
    Opera - Fraud Protection
     
  6.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Opera 9.5的多國語系版只有8.5 MB! Firefox 3的同胞兄弟, SeaMonkey 1.1.11英文版需要13 MB. Opera整合POP/IMAP電子郵件程式, 新聞閱讀, RSS/Atom新聞, IRC聊天, BitTorrent下載管理全部在一體.

    不只如此, Opera 9.5還可以利用Widget增加它的功能, 有點類似Firefox的擴充套件 (add-ons). Spencer測試過Opera 9.5 Widget, 目前可能發展的族群沒有Firefox大, 功能與Firefox的擴充套件相比, 大多較為陽春. 但值得一提的是, Opera 9.5沒裝Widget時, 其原有的功能就可以跟裝過擴充套件Firefox比美.
     
  7. 標準相容性高
    經由Web Standards Project (網頁標準計劃小組), 所設計出來的測試網頁瀏覽器的標準相性的測試網頁, Acid3 [20]. 穩定版裡的結果, Opera 9.52以84/100的分數居首; 位居第二的是, Konqueror 4.1.0, 得分76/100; 其次是, Safari 3.1.2, 得分75/100; Safari之後, 則是Firefox 3.0.1, 得分71/100; 敬陪末座則是Internet Explorer, 得分14/100 [21].
     

什麼人適用Opera 9.5?

經過Spencer認真思考的結果, Opera 9.5並不適合每個人使用. 除非你是...
  • 對瀏覽器執行速度要求極高.
  • 沒有Google Toolbar, Yahoo! Toolbar, Windows Live Toolbar需求. 或知道高階技巧, 透過Javascript或是自製按鈕, 來達到Toolbar的功能.
  • 重視網路安全性.
  • 進階使用者, 喜歡把瀏覽器功能調來調去, 並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下載Opera 9.5

想下載Opera 9.5, 請點選這裡(台灣) [17], 或是這裡(中國) [18].


參考資料:
  1. Market share for browsers, operating systems and search engines, retrieved on 9 Sept 2008.
  2. Mozilla Firefox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3. Spread Firefox | The Home of Firefox Community Marketing,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4. Opera buttons - My Opera Community,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5. 正在安裝 : 瀏覽器 - 工具列 說明中心,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6. Yahoo!奇摩捷徑列 - 不論您在何處,捷徑列都與您同在,給您需要的網上功能,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7. Windows Live - 系統需求,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8. Web Browsers: Speed Testing the Latest Web Browsers,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9. Performance Tests for Opera 9.5,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0. Opera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1. MSN.com open to Mozilla, Opera | Geek.com,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2. Linux.com :: Opera 9.5 gives Firefox 3 a run for its money,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3. Opera browser: Homepage,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4. YouTube - Internet Explorer 7 Commercial, from geekpedia, added on August 25, 2008.
  15. YouTube - Firefox add, from animextr, added on October 23, 2006.
  16. Google Dictionary,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7. Opera browser: Homepage,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8. Opera browser: Homepage, retrieved on 10 Sept 2008.
  19. The SeaMonkey® Project, retrieved on 11 Sept 2008.
  20. The Acid3 Test, retrieved on 11 Sept 2008.
  21. Acid3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on 11 Sept 2008.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如果Google Chrome, Firefox 3, Opera 9.5, 和 Internet Explorer 7, 是車子的話...

最近, Google發表自己研發的Google Chrome瀏覽器(目前還是BETA版)後, 不論是專業的評測網站, 或是個人的部落格, 都有的各瀏覽器的評比. 像是比Javascript跑的速度, 網頁開起來的速度, 介面的評比, 操作感... 甚至是瀏覽器開啟的速度. 看了一堆數據和圖表, 突然想了一下, 要是把瀏覽器當作是車子, 那會是怎麼樣???

Google Chrome (BETA 0.2.149.27):


如果 Google Chrome (Beta) 是車子的話[1]
 
 

Firefox 3 (沒有擴充套件時):


如果 Firefox 3 without add ons 是車子的話[2]
 
 

Firefox 3 (加裝擴充套件後):


如果 Firefox 3 without add ons 是車子的話[3]
 
 

Opera 9.5:


如果 Opera 9.5 是車子的話[4]
 
 

那麼 Internet Explorer 7會是???!!!:


如果 Internet Explorer 7 是車子的話[5]
 
 

申明: 以上圖片對照, 皆為個人觀點.

 


引用圖片:

  1. DRAGSTER by michelphoto53, uploaded on November 6, 2007.
  2. MINI Cooper S on Mt. Baldy Run by GeeSeeBee, uploaded on March 23, 2008.
  3. Transformer Car by azrainman, uploaded on January 2, 2008.
  4. Porsche GT3 in front of Gaarder Sport by fiskfisk, uploaded on March 25, 2007.
  5. Our Henak family 9 passenger diesel van by bhenak, uploaded on July 13, 2008.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既然我們有電視, 網路, 廣播和報章雜誌,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Podcast? (Part 3 of 3)

既然我們有電視, 網路, 廣播和報章雜誌, 為什麼我還需要Podcast[1]

Podcast的案例:

前面提到Podcast的特質及優缺點, 為了能夠方便瞭解Podcast所能帶來的好處, 在哪些情況下適合使用, 舉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 James是一個剛進公司, 下班後, 他喜歡到公司附近的的健身房俱樂部去做運動. 體育房裡有提供電視, 可以邊做運動邊看電視, 增加做運動的樂趣. 
     
    然而電視裡播得都是MTV, 他卻對流行音樂並不感興趣. 後來他發現身旁有些一起來做運動的人, 有自備隨身聽. 於是他在網路上找到以Podcast發佈的脫口秀節目, 並放入至他的隨身聽.
     
    因此James去健身房俱樂部同時, 可以有脫口秀節目可以聽了, 而脫口秀的節目可以隨這發佈者更新內容. 如此一來, Podcast豐富James生活感受.
      
     
  • Blizzard Entertainment是一家電腦遊戲開發與出版公司. 它所製作的產品有, World of Warcraft (魔獸世界), StarCraft (星海爭霸; 星际争霸), Diablo (暗黑破壞神)... 等等. 
     
    他們透過Podcast的方式, BlizzCast [2], 發佈給對他們產品有興趣的人. Podcast裡面, 以訪問的放式, 使人更瞭解他們研發遊戲的過程, 他們打算如何把他們理念放入遊戲, 玩家給他們什麼想法, 他們如何改進他們的遊戲... 等等. 使他們對Blizzard Entertainment所正在研發的遊戲, 更深一層的瞭解.
      
      
  • 小惠是一名大學生, 住在大學宿舍裡. 有時, 她都會獨自去超商買食物. 
     
    剛進學校時, 她發覺一切都很新鮮, 什麼對他來講都是新的. 然而時間久了, 小惠熟悉身旁的事物後, 她覺得自己走去買食物過程很無趣.

    於是, 經由同系的阿雅介紹大學的Podcast後, 小惠開始聽由大學教授製作的Podcast的教學節目, 和研究報告. 不久後, 小惠發覺當在她購買食物的途中, 她也可以邊吸收不同的知識, 不再無聊.
      
     
  • 張牧師在教會裡傳福音時, 往往吸引許多人來聽. 透過小陳的協助, 張牧師開始在每個禮拜傳福音的同時, 錄製福音的內容. 經過小陳的整理剪接音訊, 把張牧師傳福音的Podcast透過RSS放入網路上. 
     
    如此一來, 沒有機會來教會聽張牧師傳福音的人, 或想再聽張牧師傳福音的人都能透過Podcast聽取每個禮拜福音內容. 
     
     
  • 小張在金融業服務已經有三年了. 小張每天以捷運 (地鐵) 為上班的交通工具. 每天他習慣帶著報紙在車上看, 為了不擋到其他乘客, 他把報紙折起來看.
     
    時間久了, 他覺得如此做相當累. 如果有位子做還可以, 要是站著, 那就很不舒服, 車子行動時會搖晃, 每次抵達一站時, 總是會有人在狹窄走動. 而且當捷運進初入地底通道時, 車內亮光會有所改變, 容易使小陳看得頭暈. 小陳有想過聽廣播, 當車廂一進入地底後, 廣播完全都變成雜訊.
      
    後來, 同事小董的介紹, 他開始聽一些每日跟換的財金Podcast, 使他得取商業上的資訊更方便, 更輕鬆.
     
     

結語: 既然我們有電視, 網路, 廣播和報章雜誌, 為什麼我還需要Podcast?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 但有些人對自己的興趣卻有強烈渴望, 這些人很願意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 通樣的他們也想多瞭解自己的興趣, 除了透過人與人交談外, 他們也希望透過媒體, 來接觸他們的興趣, 豐富他們的生活.

Podcast也是媒體的一種, 可藉由Podcast來連繫興趣. 尤其是有些人的興趣不常在大眾媒體出現, 可能是基於大眾媒體的商業考量, 使他們不能以觀賞大眾媒體來完全地接觸他們的興趣. 而Podcast卻能夠經由個人的製作發佈, 經由找尋, 往往會發現有興趣的節目. 由志同道合的人發佈的內容, 使別人完全的沉浸於自我獨特的興趣.

Spencer相信Podcast不會取代其他媒體, 但它是一種新的管道, 在多媒體時代下, 提供多一個選擇. Podcast透過新的方式提供我們訊息, 豐富我們的生活.
 

繼續閱讀: Part 1, 2, 3

 


參考資料:

  1. podcaster_logo on Flickr by 4_EveR_YounG, uploaded on October 22, 2006.
  2. BlizzCast - The Blizzard Entertainment Podcast, retrieved on 5 Sept 2008.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既然我們有電視, 網路, 廣播和報章雜誌,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Podcast? (Part 2 of 3)

Podcast的優缺點:

Podcast是資訊的傳播的一種方式. 它能給予人們什麼好處. 在發佈和接受資訊的兩端, 它又能擁有什麼優勢?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它的優缺點, 那麼Podcast, 會有什麼缺點, 帶給人們什麼困擾和什麼不便之處呢?
Podcast的優缺點[14]

  • 已發佈者的角度來看Podcast的優點:
    • 簡單而且不昂貴的錄製發佈Podcast器材:
      Podcast的優點: 簡單而且不昂貴的錄製發佈Podcast器材[1]
      錄製發佈Podcast只需要一個麥克風, 一套錄音軟體, 和一台可連上網的電腦, 就可以完成錄製及發佈Podcast內容給他人欣賞.
       
    • 自由, 個人化:
      Podcast的優點: 自由, 個人化[2]
      Podcast與Blog (中譯: 部落格) 相像, 個人Podcast內容不須經由監控把關, 創始者可以想把自己想表達的錄製在Podcast內容.
       
    • 無區域限制:
      Podcast的優點: 無區域限制[3]
      因為使用Internet來發佈Podcast內容, 世界任何地方, 只要能連線到Internet都能下載聽取Podcast的內容. 聽眾並沒有侷限在特定的區域; 像是廣播, 電視, 報章雜誌會侷限在特定的區域.
       
  • 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Podcast的優點:
    • 內容寬廣多樣:
      Podcast的優點: 內容寬廣多樣[4]
      每個人的有獨自的興趣, 對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 Podcast可由個人獨立製作, 內容則有可能不會依據大多數人的喜好為出發點. 其次, 個人Podcast內容裡, 類似個人Blog的性質, 市場需求的考量因素比較少, 內容趨近於創始者的個人主觀意識和價值觀.

      因此, 在某些情況下, 使用者可以利用Podcast尋找到自己喜歡的主題; 例如: 使用者的興趣, 與大多數的人不同; 或者是, 同樣興趣的族群比例太小, 無法得到商業營利性質媒體的重視, 造成不容易找到符合使用者興趣的內容.
       
    • 無區域限制:
      Podcast的優點: 無區域限制[5]
      Podcast並沒有區域上的限制. 對於使用者, 區域限制可分兩種. 一種是取得Podcast內容的區域限制, 另一種則是使用Podcast的區域限制.
      • 取得Podcast內容的區域限制:
        Podcast的內容是在網上介由RSS, 提供更新, 下載的服務.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 網路 (Internet) 並沒有受區域限制.
         
      • 使用Podcast內容的區域限制:
        當撥放器撥放Podcast的內容時, 是直接讀取已儲存在撥放器裡的Podcast檔案, 正常的撥放出使用者正在欣賞的Podcast節目. 並非藉由無線訊號傳遞至撥放器. 不像廣播和電視節目, 因為受到建築物或地形上的阻礙, 導致無法收到無線訊號.

        二來, 也不會類是廣播和電視節目一樣, 必續在訊號涵蓋範圍內觀賞. 像是在某各城市可以聽到的廣播, 但到另一個城市因訊號弱, 而無法觀賞. 也不會有, 當開車過隧道時, 或進電梯後, 廣播出現雜訊, 或完全聽不了的狀況. 
         
    • 可攜性佳:
      Podcast的優點: 可攜性佳[6]
      使用者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經由RSS下載到自己的播放器或是電腦裡. 若Podcast的內容下載到使用者的電腦裡, 使用者可以再將Podcast的內容移至到可撥放Podcast檔案內容的數位撥放器, 像是, iPod, MP3隨身聽, 或MP4播放器... 等等. 由於現在可撥放Podcast的內容的撥放器, 體型小, 攜帶方便, 使Podcast擁有相當優越攜帶性.
       
    • 容易訂閱和更新:
      Podcast的優點: 容易訂閱和更新[7]
      使用者可以透過網站或軟體尋找有興趣的Podcast主題, 並透過RSS訂閱. 當發佈者更新他的Podcast的內容時, 使用者可以藉由軟體更新, 並馬上下載Podcast的內容至撥放器裡欣賞. 這些過程大部分可以經由軟體來控制, 並定期更新自訂的Podcast訂閱主題, 方便選擇下載下來.
       
    • 內容保存容易:
      Podcast的優點: 內容保存容易[8]
      已下載的Podcast內容, 是數位媒體檔案, 可被儲存電腦或數為撥放器裡. 跟其他媒體比較其來, 方便許多; 例如: 報章雜誌, 需要提供一個放置的空間來保存, 或剪貼報章雜誌的文章到剪貼簿理.
       
    • 無觀賞時間限制, 可隨時觀賞:
      Podcast的優點: 無欣賞時間限制, 可隨時欣賞[9]
      在觀賞Podcast的內容時, 是由數位撥放器來播放完整的Podcast節目, 這些Podcast節目, 是已經被下載並儲存在數位撥放器裡面. 這就像數位撥放器在播放數位音樂MP3, 使用者可以隨時聽取你想要聽的MP3檔案, 也可隨時中斷正在觀賞的Podcast節目, 可以下一次再從中斷的部分繼續欣賞.

      不像廣播和電視節目, 必須在播放時間上觀賞使用者喜歡的節目, 要是錯過了, 就錯過那個節目.
       
    • 大部分的Podcast是免費:
      Podcast的優點: 大部分的Podcast是免費[10]
      對於使用者, 下載和欣賞Podcast的內容大多數是免費的. 並不像報章雜誌, 必須花錢購買一份報紙或一本雜誌.
       
       
  • Podcast的缺點:
    • 沒有網路 (Internet), 沒有Podcast:
      Podcast的缺點: 沒有網路 (Internet), 沒有Podcast[11]
      Podcast的發佈, 更新訂閱, 和下載內容, 都需要通過網路來完成. 沒有網路的情況下, 發佈者則無法把完成的Podcast節目發佈出去; 而使用者則無法更新訂閱, 和下載Podcast節目, 只能欣賞已儲存的Podcast節目.
       
    • 無監管控制:
      Podcast的缺點: 無監管控制[12]
      某部分的Podcast內容, 因創始者的價值觀, 文化素養, 宗教理念, 道德傳統的不同, 使其Podcast內容並不適宜給所有人觀賞, 像是內容包含成人色情節目, 不適合給小孩觀賞.

      而目前的情況下, 大多的Podcast的內容, 尤其是個人的Podcast節目, 並沒有受到監管控制; 例如, 使用者的年齡控制, 以某種方式控制只允許使用者的年齡須達到特定的歲數. 不像報章雜誌, 成人刊物有限定購買者的年齡; 廣播和電視節目, 依據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 在不同的時間撥出適合年齡的節目, 並再節目撥出前表示適合觀看的年齡程, 並標示是否含有暴力, 粗暴的字語.
       
    • 無法實況轉播:
      Podcast的缺點: 無法實況轉播 [13]
      所有Podcast內容都是預先錄製好, 經過修改程序, 由RSS發佈於網路, 這些過程時間所需, 因人而異. 但是, 可以確定的是Podcast是無法像廣播, 電視, 網路上的Stream media, 可以實況轉播, 現場Call in... 等等.

 

繼續閱讀: Part 1, 2, 3

 


參考資料:

  1. Microfone do PC on Flickr by ibeneklins, uploaded on May 4, 2007.
  2. Freedom on Flickr by Dazzie D, uploaded on March 19, 2007.
  3. Its Future is in our Hands - Live Earth on Flickr by aussiegall, uploaded on July 8, 2007.
  4. A wall filled with my most interesting pictures (according to the secret algorithm) on Flickr by fdecomite, uploaded on April 16, 2007.
  5. Listening to music on Flickr by halighalie, uploaded on January 18, 2006.
  6. mobility on Flickr by Jan the manson {condemns stealing pictures}, uploaded on October 1, 2006
  7. email_subscribe on Flickr by derrickkwa, uploaded on November 24, 2007.
  8. i've got one in hand in my pocket, and the other one is holding a camera...or is it? on Flickr by DerrickT, uploaded on February 21, 2006.
  9. Anytime on Flickr by Shereen M, uploaded on June 15, 2008.
  10. Money on Flickr by Joshua Davis (jdavis.info), uploaded on April 8, 2005.
  11. The Internet on Flickr, by altemark, uploaded on September 16, 2006.
  12. Boiler Control on Flickr by tombothetominator, uploaded on May 27, 2008.
  13. 11:03:04 on Flickr by charlesdyer, uploaded on April 18, 2008.
  14. Referees on Flickr by compujeramey, uploaded on March 3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