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GIMP教學: 如何使用GIMP免費繪圖軟體的Healing Tool, 來去除照片中人臉上, 討人厭的痘痘, 雀斑, 或痣.

前言

現實生活中, 當我們把相機的快門按下時, 我們抓取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但是人難免臉上會有痘痘, 一樣被相機紀錄進去. 有時我們會想要把燦爛笑容的照片分享給親朋好友, 但卻因幾張臉上的痘痘, 怯步, 猶豫不決.

Spencer分享自己對GIMP繪圖軟體的使用經驗, 來去除照片中人臉上, 討人厭的痘痘, 雀斑, 或痣.
 

怎麼認識GIMP的?

一開始使用GIMP時, 記得是在兩年前. 起初, 女友是Facebook的愛用者, 幾乎天天都會使用Facebook, 而我卻相反, 雖然知道Facebook很早, 卻不常用.

隨著女友每日接觸Facebook, 她開始想把她與朋友外出所照的相片, 發佈於Facebook上. 因由我曾跟她說過, 可用繪圖軟體, 把圖片修正為比較好看的照片. 於是, 女友開始拿照片給我修改.

女友最常要求我修改的問題就是照片中臉上的痘痘. 會有痘痘在臉上, 其實是難免的, 沒睡飽, 昨日吃了比較上火的食物, 都有可能會讓痘痘一顆顆的從臉上蹦出. 然而, 依照女友的想法, 修除臉上不該有的痘痘並沒有影響照片的真實度, 因為若是昨天有睡保一點, 吃清淡一點, 臉上就不會有痘痘了.

因為之前工作時有接觸Adobe Photoshop [1], 所以我第一個考慮的是Adobe Photoshop來做相片的修改, 但還須購買Adobe Photoshop軟體,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是不必要的, 畢竟不是繪圖專業人士. 於是我就開始尋找免費的繪圖軟體.

Spencer發現兩個免費繪圖軟體, Paint.net [2]GIMP [3]. 首先, 先試用Paint.net, 功能簡潔, 免強可以完成女友所交代的任務. 但是, 因由女友給的照片量和照片修改的細膩度提高, Paint.net所提供的功能過於簡化, 並不適用. 因此, 我接觸GIMP, 發現有了它之後, 解決我之前的無法修改較照片上細膩問題的困擾. 慢慢地, 開始接觸並學習如何使用GIMP.
 

如何使用GIMP免費繪圖軟體, 來去除照片中人臉上, 討人厭的痘痘, 雀斑, 或痣.

GIMP是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的簡稱, 是一個開放原始碼, 跨平台的免費繪圖軟體. GIMP可以到這裡 [4] 去下載.

這是Spencer現在使用GIMP 2.6.3的介面.
GIMP的使用介面
 

首先, 使用GIMP打開所要修改的圖片, 可以在上方的Menu, 選File > Open來打開圖片, 或是直接將所要修改的圖片, 用滑鼠拖到GIMP裡也可以.

Spencer將在網路上由ZackWang上傳的圖片 [5], 來做修改照片的樣本.
使用GIMP修改照片中臉上的痘痘, 雀斑, 和痣[5]
 

仔細看, 可以發現照片樣本中, 臉上和鼻樑上有少許的痘痘.
可以在樣本中看到臉上, 和鼻樑上有少許的痘痘  
 

然後在GIMP的Toolbox裡選用Healing Tool, 也可以直接在鍵盤上按Healing Tool的熱鍵 "H".
在GIMP裡的Toolbox, 選用Healing Tool
 

再來在下方, 調節圖片的大小, 縮放到可以清楚的看到照片臉上痘痘的大小, 方便修改.
在下方調節圖片大小, 到適合修改的大小  
 

隨後在Toolbox下方, 選用適合修改痘痘的Healing Tool筆刷 (Brush). 依據Spencer個人的經驗, 實行圓形筆刷最為適合來修改臉上的痘痘. 依據臉上痘痘的大小來選擇筆刷的粗細, 選用與痘痘大小相同的大小的筆刷粗細, 較為容易修改.
選用GIMP裡的Healing Tool筆刷
 

準備就緒後, 開始使用GIMP的Healing Tool來去除照片中臉上痘痘. 先在痘痘旁邊選擇, 皮膚與痘痘旁邊的皮膚, 顏色接近, 膚質類似的完好皮膚. 選擇時, 按住鍵盤上的Ctrl (Control) 鍵, 同時點擊滑鼠左鍵一下.

選擇後, 會出現一個虛線圓形中有個十字的圖案, 這代表將會使用這虛線圓形中有個十字的圖案中的皮膚, 來聰明地代替痘痘, 使痘痘被覆蓋去除.
開始使用GIMP的Healing Tool來去除照片中臉上痘痘, 先在痘痘旁邊選擇, 皮膚與痘痘旁邊的皮膚, 顏色接近, 膚質類似的完好皮膚 
 

仔細看剛剛的痘痘已經被GIMP的Healing Tool從臉上去除了.
仔細看剛剛的痘痘已經被GIMP的Healing Tool除去了 
 

重複這個動作, 將照片上臉上的痘痘去除, 同時這也可以用來去除, 雀斑, 鼻頭粉刺, 痣.
S重複這個動作, 將照片上臉上的痘痘去除
 

最後我們可以比較, 在還沒以GIMP的Healing Tool修改去除痘痘前的照片, 和修改後的照片. 
 
[還沒修改前]
Spencer修改前 

[修改後] 
Spencer使用GIMP修改後   
 

為了方便大家如何使用GIMP的Healing Tool, 來去除臉上的痘痘, 雀斑, 粉刺, 和痣. 我錄製了一個Video短片, 供給大家參考.


 
 

使用GIMP來修改照片到底有什麼好處?

其實Spencer覺得, GIMP的功能與Photoshop相比, 還是少了很多, 而且介面看起來較為撩亂, 但見仁見智. 但Spencer可以肯定的是, GIMP對於業餘想修改圖片, 功能很足夠, 而且用起來相當方便, 以上面所提的去痘痘程序, 同常我只花了1, 2分鐘就修改好一張照片, 相當方便快速.

另一個對於使用者來說的好處, 是GIMP是完全免費的, 不需要付費, 你也可以裝入更多的Plug-in, Brushes… 等等, 增強GIMP的功能.

GIMP可以到這裡 [4] 去下載.
 


參考資料:

  1. Adobe - Compare Photoshop CS4 Versions, retrieved on 20 Dec 2008.
  2. Paint.NET - Free Software for Digital Photo Editing, retrieved on 20 Dec 2008.
  3. GIMP - The 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 retrieved on 20 Dec 2008.
  4. GIMP - Downloads, retrieved on 3 Jan 2009.
  5. birthday 017 on Flickr - Photo Sharing!, by ZackWang, uploaded on October 4, 2008.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追求更快速, 功能強大, 創新的網路瀏覽器Opera推出最新版本Opera 9.6

前言

Opera網路瀏覽器一直是Spencer喜愛用的瀏覽器之一. 它具有很多吸引人的特質, 像是執行速度快速, 功能齊全並且強大, 可以自我調整的介面設定, 網頁標準相容性高, 還有他是一個相當創新的瀏覽器. 昨天深夜, Opera推出最新的版本, Opera 9.6.
 

Opera 9.6, 瀏覽網頁更快速, 更強大的Opera Link, 可預先瀏覽Feeds…

Opera 9.6[1]
Opera網路瀏覽器, 十幾年來, 一直以速度, 功能, 和創新聞名. 但是, 一直讓Spencer納悶的是, 為什麼使用Opera網路瀏覽器的人會那麼低.

不論瀏覽器的市場使用率, Opera 9.6依舊帶給使用者更多強大的功能, 並且加速網頁瀏覽的速度.

Opera 9.6新的特色 [2]:

  • 增強Opera Link的功能:
    原來的Opera 9.5的Opera Link可以將, 書簽, 快速撥號, 個人快速列, 記事本的資料, 傳到Opera Link的個人網路資料庫裡, 允許使用者可以藉由Opera Link裡的個人網路資料庫在不同的機器上, 使用相同的書簽, 快速撥號, 個人快速列, 記事本. Opera 9.6的Speed Link增加了, 輸入過的紀錄和搜尋過的資料, 可將他們與Opera Link的個人網路資料庫同步. 如此一來, 就可以在不同的機器上, 照到之前的輸入過的紀錄和搜尋過的資料, 繼續之前的網路搜尋調查.
    Opera 9.6 - Opera Link
     
  • 優化Opera郵件:
    Opera 9.6提供了"low-bandwidth mode" (低頻寬模式), 當"low-bandwidth mode"啟動時, Opera郵件在收信時只會讀取信件中的前100行, 加快了在低頻寬模式下的速度. 除此之外, Opera 9.6提供了email (電子郵件) 排序的功能, 通過設定可以將將重要的信件排列在最上面.
     
  • 再加快Opera的網頁瀏覽速度:
    跟之前的Opera 9.5相比, Opera 9.6加快了反應速度, 和讀取網頁的速度.
     
  • 可預先預覽Feeds:
    現在, Opera 9.6終於可以預覽Feeds了.
    Opera 9.6 - Feeds Preview
     
  • 更多語言的Opera介面:
    這一次, Opera介面增加了不些不同的印度語, 印尼語, 烏克蘭語, 和愛沙尼亞語.
     
  • 新的瀏覽功能, Opera Scroll Marker
    Opera 9.6增加了瀏覽新功能, Opera Scroll Marker. 它將使用者剛才停留在網頁的最下方和最上方, 以透明的虛線做記號, 當使用者把網頁拉下來時, 它會標明剛才所看見的網頁最下方的位置. 因此, 使用者可以輕鬆的知道剛才看到哪裡, 把網頁拉到哪裡將是沒看過的地方.
    Opera 9.6 - Opera Scroll Marker
     

下載安裝Opera 9.6時, 請注意!

在安裝Opera 9.6的過程裡, 會出現一個可選擇Opera 9.6的語言設定, 記得選用你想要用的語言. (像是, Spencer習慣使用English的介面.)

繁體中文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9.6 - Chinese Traditional

简体中文 Chinese Simplified:
Opera 9.6 - Chinese Simplified 

Opera 9.6可以在Windows, Linux, 和Mac OS X作業系統上使用.

 


參考資料:

  1. Opera browser: Home page, retrieved on 9 Oct 2008.
  2. Choose speed,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with Opera 9.6, retrieved on 9 Oct 2008.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Google Blog Search把相同性質的部落客文章歸類了!

前言

之前, Google Blog Search的使用介面, 就像是一個專門搜尋部落格文章的Google搜尋引擎 [1]. 現在, Google把Google Blog Search分門別類, 把相同性質文章收集起來, 這樣使用者就能輕鬆的看一系列相關的部落格文章了. 不過, Google Blog Search的使用介面讓Spencer想起Google News [2].
 

像是Google News的使用介面的Google Blog Search

目前Google Blog Search把部落格文章分為12個類目, 分別為"Top Stories" (最熱門的文章), "Politics" (政治), "US" (美國), "World" (世界), "Business" (商業), "Technology" (科技), "Video Games" (電動遊戲), "Science" (科學), "Entertainment" (娛樂), "Movies" (電影), "Television" (電視), "Sports" (體育) [1]. 有如看報紙一般, 使用者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看的類目.
像是Google News的使用介面的Google Blog Search - Google Blog Search[3]

按下綠色的"幾個Blog"網路連結後, 在部落格文章連結旁邊出現一個, 與題目相關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在不同的時間上的曲線圖. 透過曲線圖, 使用者可以知道在哪個時候, 這個所選的題目, 被許多部落客 (Blogger) 所發表類似題目的文章.
Google Blog Search with a posts-related-chart[4]
 

評論新的Google Blog Search的介面

Spencer認為新的Google Blog Search的介面, 比之前的好用多了. 分門別類的把文章收集起來, 使愛看部落格文章的人節省了不少, 搜尋後在搜尋結果裡慢慢看相關部落格資訊. 而曲線圖的功能, 可以使讀者瞭解在什麼時候, 哪些議題, 是部落客很重視的, 所以在那個時間有很多文章被發表.

可惜的是, 經由網友高藥師的提醒, 還有Spencer自己的調查, 目前Google Blog Search新的使用介面, 好像只有支援英文版.

 


參考資料:

  1. Google Blog Search,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2. Google News,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3. Google Blog Search,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4. Google Blog Search,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Google Chrome和Safari的網路瀏覽器市場使用率提高, Firefox, Opera和IE則降低!

前言

根據Net Applications所提供的九月份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1], 在九月二日 (2 Sept, 2008) 由Google推出的Google Chrome BETA到九月底已經擁有了0.78%的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相當驚人的成長速度. 而同樣以Webkit排版引擎的Safari, 與八月份相比, 成長了0.28%的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各大瀏覽器的九月份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詳細數據和圖表資料請參考Net Applications所提供的九月份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1], 和八月份瀏覽器市場使用率 [2].

 

八月份

九月份

成長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2.15%

71.52%

-0.63%

Firefox

19.73%

19.43%

-0.30%

Safari

6.37%

6.65%

0.28%

Google Chrome

0%

0.78%

0.78%

Opera

0.74%

0.69%

-0.05%

九月份的瀏覽器市場佔有率圓餅圖表 [1]

image[1] 
 

什麼原因導致Google Chrome BETA在瀏覽器市場佔有率上快速的成長

Spencer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導致Google Chrome BETA網路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快速的成長.

  • Google良好的品牌價值
    根據Millward Brown Optimor所做的2008年品牌價值排行榜, Google名列前矛, 勝過通用電氣 (GE), 微軟 (Microsoft), 可口可樂 (Coca-Cola) [3]. 良好的品牌價值, 讓使用者在使用Google的產品上, 增加信心, 和等待推出使用的期待. 如此一來, Google Chrome BETA在九月一日, Google Chrome的說明漫畫 [4] 無意流出後, 就造成科技媒體的焦點. 因此, 在Google Chrome BETA還沒推出可供下載使用之前, 已經很多人開始在網路上討論, 使Google Chrome BETA擁有很多潛在用戶.
     
  • Google首頁裡的Google Chrome BETA下載連結
    在Google首頁裡的廣告, 或是網路連結, 可能是網路上最好的廣告連結之一. 由Alexa的全球排名為第二, 僅次為Yahoo! [5]. 這說明, 在Google首頁上的網路連結, 將會有許多人看到的機會. Google將Google Chrome BETA的下載連結在九月二日放在Google首頁搜尋的下方, 很多人將會因此看到Google Chrome的資訊, 而下載安裝Google Chrome BETA.
    Google首頁裡的Google Chrome BETA下載連結 - Google Chrome Available for Downloading[6]

 


參考資料:

  1. Market share for browsers, operating systems and search engines,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2. Market share for browsers, operating systems and search engines,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3. BrandZ-2008-Report.pdf,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4. Google on Google Chrome - comic book,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5. Alexa Top 500 Sites, retrieved on 2 Oct 2008.
  6. Google.com, retrieved on 3 Sept 2008.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YouTube提高上傳限制達1GB

前言

對於YouTube的100MB上傳的限制, 當想上傳高畫質的影片, 必須硬著頭皮把高畫質的影片壓縮為比較低畫質影片, 再個別上傳到YouTube, Spencer猜想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境吧!? 然而現在YouTube把上傳限制提高到1GB了!
 

YouTube提高上傳限制達1GB

YouTube總算把上傳的限制從之前的100MB提高到1GB. 如此一來, 使用者就不用為了符合低於之前的100MB上傳限制, 把他們的高畫質的影片壓縮到100MB以下, 再上傳到YouTube. 畢竟1GB對目前上傳影片來講, 是夠用的. 這麼一來, 應該解決了不少人的困擾. [1]
YouTube提高上傳限制達1GB - YouTube Upload Limit to 1GB[1]

但是, 影片的時間長度是10分鐘, 比10分鐘長的影片還是必須分割為幾個部分, 再把每個部分上傳到YouTube.
 

新的YouTube上傳工具允許邊上傳影片, 邊修改影片相關資訊設定

新的YouTube上傳工具目前還屬於BETA測試狀態, 它可讓使用者在先選擇想上傳的影片, 並且在上傳等待的時間中, 添加修改影片相關資訊設定 [3]. 不像目前的上傳工具, 必須先填寫好影片相關資訊設定, 再上傳影片. 如此一來, 新的YouTube上傳工具把上傳影片的等待的時間, 和添加修改影片相關資訊設定兩個結合在一起, 縮短上傳者所需的上傳時間. (當然像是Viddler [2] 則在幾年前就有類似的可邊上傳邊編輯影片資訊的上傳工具).
新的YouTube上傳工具允許邊上傳影片, 邊修改影片相關資訊設定 - YouTube new uploading tool[3]
 

除此之外YouTube加了新的分析工具, 稱為Hot Spots

在YouTube的Insight的上傳者分析工具裡, 多加了Hot Spots的分析工具. Hot Spots紀錄觀看YouTube影片的人在什麼時候離開, 還有在哪一個特定的影片片段中快轉, 或到回去重複看, 所紀錄的時間是以秒計算. 如此一來, 該影片的上傳者, 可以透過Hot Spots分析工具瞭解影片中哪一段是最受歡迎的. 有點像電視節目裡的收視率. [4]

 


參考資料:

  1. YouTube - Broadcast Yourself, retrieved on 1 Oct 2008.
  2. Viddler.com - Learn More, retrieved on 1 Oct 2008.
  3. YouTube - Broadcast Yourself, retrieved on 1 Oct 2008.
  4. Official Google Blog: Your YouTube video: Hot or Not?, retrieved on 1 Oct 2008.